企業文化,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是企業文明程度的反映,是企業靈魂的核心。
企業文化建設,是二十一世紀企業管理最具遠景的發展方向,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實現企業跨越發展的重要保障,它所面臨的任務是艱巨而長遠的,它所產生的巨大作用也將是有目共睹的。
近年來,墾區在經濟大潮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對轉型發展新課題,圍繞科學發展主線,注重特色文化建設,把加強文化建設放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把發展文化經濟作為保持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支撐,以文化建設大繁榮推動經濟社會轉型跨越大發展,實現了企業文化建設推進墾區經濟社會發展聯動“三效應”。
一、企業行為文化建設助推墾區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
行為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企業文化的真實體現。近年來,墾區在經濟建設大換血、體制建設大轉型的發展時期,始終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的導向作用,制定切實可行的文化建設措施方略,促進了墾區各業建設步入持續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同時,墾區各企業單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積極探尋企業文化建設有效途徑,大力營造企業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并以實際成果踐行文化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的理論宣言。近年來,墾區單位淮海社區的“五個一”工作實踐及“零距離”服務、臨海供電中心的“三步走”服務體制、云臺黨建工作的“三抓三促”保障機制、弶港作風建設的“六個深入”創新方法、新曹集鎮管理的“一穩三化”優勝布局、新洋社區的“愛心積分”管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實踐,都充分體現了企業文化建設在墾區經濟發展中的有力助推作用。例如,淮海社區的“五個一”工作實踐,即“建立一本社情民意流水帳,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中”、“成立一支社區志愿者服務隊,逐步增強社區黨組織的滲秀力”、“完善一套多形式服務機制,搭建社區組織與廣大居民的連心橋”、“完成一件最受群眾歡迎的實事,鞏固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堡壘作用”、“舉辦一次最具特色的活動,構建社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嶄新平臺”,可以說是墾區社會工作的縮影,概述了社區工作“小中見大”、“以人為本”、“服務至上”、“講求實效”的行為理念,經實踐證明,也為推進農場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二、企業精神文化建設助推墾區經濟建設發揮“繁殖”效應
眾所周知,企業精神文化建設說到底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是新時期企業管理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是把握經濟發展的主動脈。當前,江蘇墾區經過六十多年的改革發展,已形成了農林牧漁及食品加工、醫藥制造、貿易物流及相關服務、投資及房地產、通用設備制造等五個產業板塊。為確保已有的市場競爭力,不斷發展壯大各產業經濟效能,墾區集團在保障已有產業布局合理性和科學性的同時,將現有產業鏈進一步提升和拓展,積極融入企業精神文化建設重要元素,創新思想工作方法,充分發揮文化建設“發酵劑”作用,把握重點,突出特色,努力構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與集團戰略目標相匹配、體現農墾歷史特色、符合人性化操作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了墾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繁殖”。
革命傳統教育代代相傳。墾區在積極培育“艱苦奮斗,勇于奉獻,開拓創新”的企業精神的同時,注重對現有優越條件的利用,以濃厚的軍墾文化為底蘊,以純樸的農墾職工為對象,大力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墾區淮海農場的農建四師歷史陳列館、農建四師紀念碑、毛澤東轉業待命碑文等等紅色文化的打造,不僅為墾區單位的第一代、第二代職工及其子女,緬懷軍墾歷史、接受傳統教育、培植優良品格創造了良好條件,同時也吸引了大量的墾區外企業單位員工、中小學校學生前來瞻仰、參觀、學習,成為墾區首屈一指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大眾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近年來,墾區在如何開展職工文化活動、如何最大限度調動職工積極性的問題思考上,可謂用足了“腦筋”、化盡了“心思”。長期以來,墾區各單位深刻領悟到,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依靠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群眾喜歡的活動來進行,使職工群眾在參與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經濟建設的戰斗實力,促進墾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地發展并壯大。結合“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與職工結對幫扶”、“黨員責任區”“重溫入黨誓詞”等特色思想工作的開展,各類競技體育活動、職工趣味運動會、節假日文藝匯演、廣場健身舞比賽、職工文化藝術節、文明新事評選等等,也已逐漸成為墾區多家單位開展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墾區單位淮海農場,結合農場自身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底蘊,通過對職工隊伍人才資源的整合,分別成立了職工腰鼓舞隊、扇子舞隊、秧歌舞隊、舞龍隊、舞獅隊、糊船隊,長期活躍在農場及墾區在場舉辦的各個重要活動場所,參與活動的人員不分長幼,不論男女,形成了淮海獨特的品牌文化、大眾文化、廣場文化,受到墾區內外職工、群眾的一致好評,從而增強了農場的凝聚力、向心力、親和力、戰斗力,為增強墾區綜合經濟軟實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困難幫扶活動促進情感激勵。情感激勵是一種以聯絡人的積極感情為基礎的方式和過程,通過關心人、幫助人、尊重人的活動,協調各種社會人際關系,對調動職工積極性具有重大作用,同時對價值理念的轉化也將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墾區各單位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注重對各類社會困難弱勢群體的有效幫助,及時化解可能產生的矛盾勢頭,為企業經濟建設輕裝上陣做了積極的工作。墾區單位淮海農場,通過多年的實踐和努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勵模式:一是對登記在檔的困難職工家庭進行日常幫扶;二是對有就業能力的困難家庭進行擇業幫扶;三是利用重大節日,對特殊困難家庭進行慰問,如“三八”婦女節慰問單親女性困難家庭,“五一”勞動節慰問獲得場先進個人的困難家庭,“七一”建黨日慰問困難黨員家庭,“八一”建軍節慰問在場務工的退伍軍人困難家庭;四是對上訪重點人員進行思想幫扶,由社區黨員干部與重點人員結對,進行責任包干,確保重點人員思想轉化,達成共識;五是以推進居家養老和“零距離”服務為契機,努力做好對孤寡老人的幫扶工作,以居委會為單位,為他們建立動態管理臺帳,及時了解他們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六是樹立先進典型,通過對典型事件和模范人物的宣傳,潛移默化地培植企業職工積極向上、團結拚搏、勇于奉獻、褒善貶惡的良好品格。
三、企業物質文化建設助推墾區經濟社會發展更加“人文化”
近年來,墾區單位在現實的企業文化建設實踐中,以人為本,緊緊抓牢民生主線,堅持以服務群眾、教育大家、關愛他人、凝聚人心為準則,多做得民心、獻愛心、穩眾心的好事、實事,確保墾區經濟建設在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中健康持續發展。
創造優美人居環境。切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是造福墾區職工的一件大事。為此,墾區積極謀劃,重資投入,把環 境整治與規劃工作同墾區單位整體經濟建設相結合, 堅持教育在先、責任包干、標本兼治、條塊推進的工作原則,促進環保工作步入新常態。針對群眾反應、政府關注的有關環境污染、環保規劃等熱點問題,積極回應,突擊整治,跟蹤監督,確保在環保這一大課題上不留“歷史問題”。同時,墾區各單位積極做好環境保護基礎工作,不斷完善環衛綠化工作機制,不斷整合已有綠化資源,不斷提高環保工人福利待遇,在確?;A環境整潔衛生、人居環境不斷優化的基礎上,墾區單位的“四季”公園、生態文化園、路邊小游園等設施應運而生,為墾區宜居環境增色添美。
公共設施投入有增無減。文化活動的開展,必須借助大量公共設施的有效投入。為確保職工業余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卓有成效地開展,達到寓教于樂、移風易俗的社會效應,墾區各單位結合實際情況,注重對公共設施的新建與維修。設立老年人活動場所,讓退休職工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老有所用;開辦職工書屋、社區閱覽室,為職工全面提升素養創造條件;將居委會下沉居民點,充分發揮基層組織服務與管理功能,方便居民辦理一切事務;新建文化廣場、體育廣場,為職工進行文化交流、鍛煉身體提供寬松、舒適的場所;開劈廣場健身舞、交誼舞、秧歌舞、老年健身操等專門活動場地,為具有不同愛好的舞者展示風彩,提供便利。墾區淮海農場近年新建的休閑體育廣場,占地 100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上千人在場自由活動,內設休閑運動器材、籃球場、塑膠跑道、硬質地面舞池等活動專區,廣場內的綠化區域四季常綠、季季有花,景觀樹布局錯落有致,栩栩如生,成為墾區公共大眾文化建設的標志性建筑。
民生工程建設穩中求進。近年來,墾區在不斷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注重民生工程建設,把所有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放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墾區職工的根本利益上,從職工生產生活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抓好民生工程,讓經濟發展的成果充分體現在墾區職工幸福指數的提升上。按高標準嚴要求加強電網、水網改造,從解決大家最基本的生活問題著手,切實提高職工生活質量;充分利用國家現行危房改造政策,逐步對老舊小區進行樓房改建、平房加固,使職工最大化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加強對尚未改建的老舊小區夜間照明、道路設施、區間綠化的更新改造,傾力打造亮化、美化、方便居民生活的社區家園;常規化清理與疏浚地下水道和排水引河,確保在雨季、汛期來臨時,職工群眾不受澇漬之苦;不斷完善醫保、社保政策,積極做好與地方政府銜接工作,確保墾區每個職工和居民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和諧的企業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墾區人,團結一心,共同努力,長期奮戰。如何不斷創新企業文化建設?如何最大化發揮企業文化在墾區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這是在新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建設賦予我們農墾人長遠而艱巨的歷史使命。(吳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