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歷史,不忘來時路,近日農場公司黨委準備錄制“墾一代”艱苦奮斗的那段歷史,我和另外兩人組成三人小隊進行拍攝前的入戶預先采訪。
那天,正值雷雨天氣,天空幽沉昏暗,驚雷滾滾,豆大的雨滴密密麻麻傾瀉而下,在地上砸出無數的水花。我們按計劃對選出的9名老軍工依次進行訪談。那些老軍工大都已是滿頭白發九十多歲的老人,一問明來意時,已經干癟的眼睛里透出炯炯的精氣神,喉嚨里爆發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洪亮聲音,就連外邊的雷雨都像是伴奏聲。也讓我們在聆聽中,第一次感受下那段“生產待命,建設農場”不尋常的歲月……
環境艱苦
剛走到這邊,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蘆葦蕩,還有白茫茫的堿地。記得我們班十幾個人住的是一人一張半蘆席搭的窩棚,夏天夜里很熱,睡覺不停地用毛巾擦汗,衣服永遠是濕透的,還有防不勝防蚊蟲叮咬。早上沒有水洗臉,我們就挖個坑,用滲出來的水來洗臉,結果那水又咸又澀,我們只好每天早上到草地上擼露珠在臉上擦擦,權當洗臉了。
辛勤勞作
那時我們班負責四個條田的水稻,因為土壤中的鹽分過高,我們就用灌溉總渠的水灌水洗地,可以帶走鹽分。作為黨員的我帶頭干活沖在前。當時有一個口號“500斤過黃河,600斤過長江”,因為土地差,肥料少,基礎設施很不齊全,種五六百斤就是我們目標的奮斗,班與班之間還暗暗較勁,大家都干勁十足,就是比比誰的產量多。
學習文化
參軍前我們大多沒學過文化,部隊開始教我們識字的速成掃盲學習班,由指導員還有文員給我們上課,當時對于每個人每天寫多少字都有要求。掃盲運動后,大家基本都可以給家里寫寫信,看看書籍,直到現在我還有看書的習慣。還有當時連隊里文體活動也很豐富,有籃球比賽,時常還會放放電影,文工團還會有唱歌跳舞表演等。
東海抗汛
那時東海堤壩是泥土筑的,而且很低。臺風來襲時,巨大的海浪頻繁沖刷堆堤,時時都有決堤的危險。所以每當臺風來臨時,我們所有人都會去海邊筑堤抗洪。有一次汛情緊急,傳遞訊息的馬都跑死了。天上下著大雨,沒有雨衣我們就把蒲包掏個洞,套在身上防雨。堤壩被沖刷得很低時,我們就挨個在上面站成一排,一人高的海浪直接打在身上是很疼的,但是大家都手拉手抗爭著。而身后的人有條不紊并快速的將裝滿泥土和稻草的蒲包傳到指定位置筑牢堤壩。
與民團結
當時這邊原住戶很少,農場分了很多土地給他們種,我們還會用拖拉機幫他們耕地,并教會他們種田。當時有個陳景春的同志,來我們這邊學習先進經驗帶到地方去傳播,后因成績顯著,當地還建了一個景春橋紀念他。還記得當時有一位懷孕的婦女,在我們農場看先進機械作業時突然要分娩了,我們看立馬找來席子,軍大衣把婦女裹起來,把她送去醫院,當地的居民都很感謝我們。
在結束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整個采訪中,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聽從組織安排,組織讓我們干嘛我們就干嘛”。集團公司黨委書記魏紅軍說:“‘農為根本、墾為基因’是江蘇農墾的本質特征”“聽黨話、跟黨走”是江蘇農墾人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品格。這次通過親歷式的采訪,讓我由衷地感受到,農建四師不愧是一支英雄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