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夏。淮海分公司大麥已收割完成,糧食裝車調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淮海分公司第六生產區,畢業揚州大學的“95后”農學碩士戴雨舒,在進入淮海分公司技術員崗位上的第二年,她就用汗水和希望澆灌在這片肥美的土地上,如今麥子成熟了,她也和職工們一起迎接著今年麥糧大豐收季節的到來。
早上6點多,戴雨舒從辦公室拿了記錄表和無人機,開車往地里趕。她今天目的地是檢查生產區的秧池管理和小麥田的成熟情況。
26歲的戴雨舒畢業后,跟隨著父輩選擇回到農場,并在淮海農場第六生產區成了一名農業技術員。“我是在農場長大的,對農墾和土地比較有情懷,后來在選專業的時候也沒有太多的猶豫。等真正學完了整個農業課程,農業才算是入了門。”戴雨舒說。
十來分鐘的車程,戴雨舒就到了42大隊的田頭。機插秧作業在即,培育壯秧是水稻優質高產的基礎,所以秧苗的管理工作一刻也耽誤不得。
在42大隊田間,戴雨舒遇到了正在工作的隊長陸體松,兩個人就田間的管理情況進行了交流。
在陸體松眼中,雖然小戴入職時間不長,但她對農業生產技術的嫻熟程度絲毫不比老技術員遜色,田間什么季節需要用什么藥、打什么蟲,她甚至比他這個隊長還清楚。
剛和隊長陸體松交流完畢后,就蹲在秧池埂上,仔細觀察著秧苗的生長情況,用手機拍下照片,在隨身攜帶的記錄本上寫下秧苗的秧令等數據。
上午完成了所有點上數據的監測后,下午她又馬不停蹄地地到各區域的田間。戴雨舒打開無人機,熟練地操控著它,飛向一塊塊小麥田的上空。
“無人機傳回的圖像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大田面上的成熟情況,一旦麥穗沒有青花或變黃變黑,就說明小麥離收獲不遠啦。”戴雨舒邊操控著無人機邊說。
她還走進預收割的田間,徒手掐了麥穗,仔細觀察麥粒的成熟度,認真地記錄著每一塊麥田的成熟程度,并在本子上記錄下最佳的收割時機。即便手指因掐麥粒而被勒出了深深的紅印子,她也不以為意。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麥田上,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氐?/font>辦公室,戴雨舒打開燈,整理著一天的工作記錄,仔細分析著無人機傳回的圖像和數據,為下一階段的農業生產做出規劃和準備。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淮海5.1萬畝小麥近幾天也即將迎來開鐮的日子。在風搖麥穗沙沙作響的麥地里,新農人的青春和汗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唯美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