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灌機的噴射角度要再提高2度才好。”
“這地方焊接不到位,看著肯定不舒心。”
走進蘇墾農發淮海分公司農機總站,一位皮膚黝黑、頭發蓬亂、戴著銀邊圓框眼鏡的年輕人正在指導工人們作業,他就是江蘇農墾“第四屆人才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淮海農機總站站長張榮成。
2013年,張榮成從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來到蘇墾農發淮海分公司工作。他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在做好農機管理服務的同時,全身心投入農機創新研制,用實干詮釋了蘇墾“新農人”的使命和擔當。
“這里擺放的便是我們申報并取得的專利展柜?!痹谵r機總站會議室“創新是強國之基”專柜前,張榮成說:“陳展的是我們創新團隊近年來取得的17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2項外觀設計專利授權證書?!?/font>
入職蘇墾農發淮海分公司10年多來,張榮成先后參與了36項農機技改項目,申報了32項創新成果,主導創新研制改造水稻條播機、秧池激光平整器、正反旋播種機、麥田噴灌機等多種實用型農機具。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對播種機的技改,我們現在使用的播種機已經成為淮海小大麥增收的助推器。”談及自己的創新成果,張榮成的眼睛里閃爍著光芒。
傳統機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作業層次多、畦面不平、播種深度不均勻,2016年,張榮成和團隊開展農機創新試點。經過一次次的“諸葛亮”會研究,一回回蹲在機械旁想對策,前后4年攻關,研制出集旋田平整、施種肥、開溝、播種、鎮壓、封閉化除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新型正反旋播種機,當年便降低淮海農機投資成本700萬元以上。由于采用了正反旋整田技術,即便是遇到土壤偏潮的爛地,同樣也不影響播種質量,種子用少了,麥苗的個體變壯了,不再是苗擠苗徒耗營養,成苗率提高了5-10%,每畝增產100斤以上。2023年夏收,淮海3.4萬畝小麥平均產量達到1526斤,連續兩年小麥單產超過1500斤大關;小麥高產創建測產驗收畝產819.9公斤,獲江蘇省小麥高產示范樣板優勝組。
“讓農機創新與農藝緊密結合,切實把創新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這是我的工作職責所在。”張榮成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2022年江蘇農墾承擔1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張榮成被抽調到蘇墾農發農機科研小組負責農機具開發工作。他發揮所學,圓滿完成專用植保機、中耕機、對行旋耕播種機等機具的設計工作,最終定型量產專用植保機140臺、中耕施肥機146臺、對行旋耕機101臺,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一播全苗、豐收豐產”奠定了基礎。
2023年,5000多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落戶淮海,張榮成大膽嘗試“2+5”種植模式及機械式、氣吸式播種技術,在他的主持下,20多臺套播種、施肥、植保機械由淮海農機總站研改成功。當年“三秋”前后,淮海農機總站中標蘇墾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農機采購項目,他帶領團隊為墾區農場緊急趕制110臺噴灌機,還拓展了77臺的對外銷售業務,兩個月時間銷售收入就達706萬元。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這是淮海農機總站“師帶徒”的傳幫帶模式。張榮成放手發揮員工積極性,以創新工作室為平臺,持續強化對員工的培訓和實操能力。只要是對創新工作有利、對項目推進帶來幫助的試驗或想法,他都是全力支持。目前,農機總站關鍵崗位6名員工均取得了初、中級技能職業資格證書。
在張榮成的帶領下,淮海農機總站的創新之路正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