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請各部門留一個人在辦公室值班,其他人員請于明天早上7點到辦公樓前集合,一起去五分場中山杉林地支農挖紅薯。”下班前工作群里的這一則消息,瞬間成為大家熱烈討論的焦點。為了積極響應支農工作,大家主動請戰,及時安排好手上的工作,生怕漏了自己。
深秋的清晨,大霧彌漫,不禁讓人感到一陣徹骨的涼意。早晨7點左右,挖紅薯的志愿者便陸陸續續在辦公樓前集結。有些社區機關的同事根本沒有從事過農業工作,對于即將開始的挖紅薯活動一臉茫然,不過從他們交流時的神情和言語來看,大部分人還是對今天充滿期待,期望能有別樣的體驗。其實,挖紅薯于我而言并不陌生,我的老家在蘇北地區,那里主要以種植小麥、水稻為主,但家家戶戶也會種點紅薯,留著冬天煮粥或烤山芋吃。自從上了初中以后,我便或多或少地參與到家庭的勞動之中。在我們當地有句俗語:“孩子過了門閂高就可以趕到田里了。”
紅薯種植在淮海農場一片500多畝的中山杉林地內。原本,中山杉林地距離我們辦公地點也就十分鐘左右的車程,然而要抵達紅薯種植的區域,就必須在中山杉林中穿過一條約500米的狹長小道,道路兩旁雜草叢生,很不好走。好在幾名男同事作為開路人,讓我們這些女同事坦然了不少,但也是小心翼翼地跟隨其后,生怕在這高大的杉樹且幽靜的小路上掉隊。
一到達紅薯種植區,每個人都躍躍欲試,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刻沖進田里大干一場。為了能更高效地開展工作,組織者依據不同的性別和專業技能,將大家劃分成不同的工作小組。
由于我沒有特殊技能,便和大多數同事一樣,拿一個筐,負責將機械翻出的紅薯撿到筐里,再搬運到指定地點。工作難度雖說不大,但勝在數量眾多。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你追我趕,唯恐落后于人,可沒過多久,大家的手速逐漸慢了下來,起初的歡聲笑語也消失無蹤。我原本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以為今天的工作能夠輕松應對,怎奈老腰不爭氣,干一會兒就得站起來,用滿是泥土的手捶上捶下。
深秋的天色總是黑得較早,五點剛過,太陽便沒入了黃昏。樹林中也漸漸升起一層薄薄的霧氣。隨著一聲“機器熄火,大家抓緊把手里工作收個尾就回去”的號令傳來,大家仿佛又恢復了活力,全都手扶著難以直立的老腰,對著天空長嘆一聲。但看到滿滿4萬斤的紅薯裝車待發,彼此又會心地笑了。